18464
【中玻網】從明代開始,中國的玻璃制造已經成規(guī)?;?。元末明初起,山東淄川縣(今山東淄博市博山區(qū))的顏神鎮(zhèn),就成了舉世聞名的玻璃制造業(yè)產地。后來,那里還慢慢地形成了公會,幾乎所有鄉(xiāng)民都參與了玻璃的制造。清代時期,宮廷內務府專門設立了玻璃場,其制造的玻璃,成為皇帝賞賜的國禮。
鄭和下西洋帶回玻璃匠人
明清時代的玻璃制造業(yè)較其繁榮,如今能夠見到的中國古代玻璃,大部分都是明清兩代的制品。
明清時代的玻璃器,也被稱為料器,大概是從元末明初時期開始制作,是明清時普遍使用的工藝品。
料器,是以一種熔點較低的玻璃作為原料,加入各種顏料燒制。明代有稱:“以主料為絲,以絲作器?!?/p>
明代方以智在《物理小識》一書中說,因為“三保太監(jiān)鄭和曾攜西洋燒玻璃人來”,從此以后,明朝才開始了大規(guī)模生產玻璃。
明代崇禎年間宋應星所著的《天工開物》中記載:“琉璃石產于西域,因其五彩晶瑩,為中原人喜愛而仿造?!?/p>
文人墨客們對玻璃制品非常喜愛,明代葉憲祖在《鸞鎞記·途逅》中寫道:“歸來愁日暮,孤影對琉璃?!?/p>
明代的玻璃不僅被稱為琉璃,也沿用了宋朝“藥玉”的說法?!睹髦啤分杏涊d:皇帝頒賜給狀元的佩飾,就是藥玉,四品官員以上才能配用。
清康熙35年(1696),內務府造辦處設立了宮廷玻璃場?!稓J定大清會典事例》中提到:“三十五年奉旨設立玻璃廠,隸屬養(yǎng)心殿造辦處,設監(jiān)管司一人……四十九年,設玻璃廠監(jiān)造二人?!?/p>
德國傳教士紀里安,曾經負責過玻璃廠的工作。除此外,還從法國選派工匠參與玻璃的制作工作。這些舉措既促進了中國玻璃制造業(yè)的發(fā)展,又體現了中外科學文化的互相交流。
曾在雍正及乾隆年間在皇宮任職的潘榮陛,在記錄當時風土人情的作品《帝京歲時紀勝·歲暮雜務》中寫道:“院內設松亭,奉天地供案,系天燈,掛琉璃?!?/p>
納蘭性德則作詩《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》,以玻璃之美比喻白雪:“瑠璃一萬片,映徹桑乾河?!?/p>
宮廷玻璃廠制造的玻璃制品,一般來說,都是一些高等的物品,生產的地點主要是設于北京西郊的琉璃渠,生產出的物件頗受高等人員欣賞。晶瑩璀璨的藝術玻璃器,成為清代藝術品中的新寵和皇帝的重要賞賜品。
2025-07-06
2025-05-07
2025-05-09
2025-05-08
2025-05-07
2025-04-29
2025-03-21
2025-03-21
¥15/公斤
¥55/公斤
¥55/公斤
¥15/公斤
¥1047/平方米
¥65/平方米
0條評論
登錄最新評論